王拥军教授在作报告
卒中是导致全球人类致残的首要病因
在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世界卒中大会于韩国首尔盛大召开。今年世界卒中日主题是:六分之一。全世界每6个人中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罹患卒中!同时,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而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触目惊心的“六分之一”拉近了人们与卒中的距离,这个数字也代表了卒中在全球范围的危机现状。发生卒中的可能范围包括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果对此忽视或无知,情况将更加恶化。因此,通过适当方式干预卒中和卒中的再发,加强对卒中早期症状的预防和重视,是改善“六分之一”现状的唯一正确途径。在这次韩国卒中大会上,来自中国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呼吁,重视卒中需从身边的每个人开始,并警惕卒中的重要先兆“小卒中”。
卒中成国人杀手 正确预防最重要
我国是卒中第一大国,发病的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15%是45岁以下的中年人,较西方国家早了10岁。究其原因:一是人口老化;二是不良生活习惯增多;三是医疗行为的规范化低于先进国家。2008年卒中成为第一杀手。卒中与恶性肿瘤互换首位,因此,正确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王拥军教授指出:如果出现突发性颜面、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发生于单侧;突发语言困难或对语言理解困难;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视力下降;突发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突发眩晕;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超过一小时)等症状,就要警惕是卒中了。缺血性的卒中,也必须作住院治疗。但是,有的人在家人出现上述危象时,强行喂降压药或安宫牛黄丸等药,这是危险的。因为,可能因此血压会一下降得过低。正确的做法是让病人就地侧卧,等待救治。
早期卒中早知道 重视小卒中是关键
预防卒中发生有六大要点:控制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积极、适度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避免肥胖;限制酒精摄入;戒烟;以及在知识上对于卒中的早期症状的充分认识,并知晓如何采取行动。
王拥军教授指出,对于卒中早期症状的认识,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小卒中(即短暂性脑缺血,也称TIA)的发作。虽然小卒中的症状对于人的危害不大,常常被忽视,但如不重视和采取诊治,真正的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因此,所有有小卒中相似症状的病人,应第一时间到相关神经内科专科就诊,珍惜这最后一次真正卒中侵袭前的警报。
因此,在卒中预防过程中需谨记:开始治疗越早越好,效果越好,后遗症就越小。
建立个体化治疗评估 控制卒中复发风险
一个更为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果不幸患上过卒中,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将比普通人高9倍,而再次卒中发生后,其中约有25%的人致死。因此,对于卒中的中后期防治治疗,是需长期坚持和重视的。
然而,近年来,对于不同卒中患者的病情区别,已有了个体化的评估分层标准。可以根据自身个体的不同危险程度,给予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药物,这成为了全球医疗界共同倡导的一项治疗理念。卒中患者可至医院门诊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最贴合自己病情的风险评估。
王拥军教授指出,如果患者的风险评估得分等于或高于3分,医生应采取更积极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有效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应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波立维)治疗。
同时,患者应重视后期的康复治疗,虽然康复治疗不能逆转脑的损伤,但可以尽早的恢复功能,减少卒中后的并发生,并改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卒中病人功能回复的关键,不可忽视。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