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血荒”频现 究竟是谁惹的祸?

  “血荒!”又现“血荒”!  近些年来,“血荒”这一词汇,在大多数人眼里并不陌生。而在进入今年10月以来,这个词汇更是越来越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这个词汇出现的,还有一个词汇,那就是10年未遇。  由于“血荒”频现,那些发生紧急事故需要输血救治的病人更是命悬一线,许多手术也因此推迟……究竟是什

  “血荒!”又现“血荒”!

  近些年来,“血荒”这一词汇,在大多数人眼里并不陌生。而在进入今年10月以来,这个词汇更是越来越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这个词汇出现的,还有一个词汇,那就是10年未遇。

  由于“血荒”频现,那些发生紧急事故需要输血救治的病人更是命悬一线,许多手术也因此推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血荒”一再出现,献血“瓶颈”又该如何破解?

  “血荒”频现

  2010年1月14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库只剩10万毫升血浆。

  2010年6月12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主任李开红向媒体通报,血液中心“目前的库存量只有20万毫升,距离最佳库存量45万毫升的差距还很大”。

  2010年7月5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血源管理科主任李开红介绍,“由于暑假期间大学生放假,血库每天入库量才有5万毫升左右。目前,血库里各种血型都严重缺乏。”

  2010年8月6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部分血型存量仅有700毫升,血源严重短缺,导致医院临床用血告急。

  2010年10月15日,昆明260余家医院都面临缺血状况,输血手术95%都被停止,而这一情况已持续了3个月。特别是10月中旬以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血液库存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库存的二十分之一。“血荒”已达极点!

  实际上在近几年昆明血液库存告急每年都会出现数次,也就是说,“血荒”在昆明似乎已成为常态,只是今年更甚。

  据了解,进入10月份以来,“最低谷时每天的采血量仅有3万毫升左右,只能满足临床用血的一半。”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透露,要保证一天的临床用血,需要200人到250人献血。

  在“血荒”字眼频现的背后,是一个个手术在昆明200余家大小医院被推迟。因为血液供应紧张,不少患者的手术日期一再被推迟。多家医院的择期手术已经被迫停止,一些病人的手术甚至被推迟了一个半月之久。近日,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来自昭通的妇女手术需要1200毫升血液,但由于院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手术时间被推迟了6次。甚至出现因供血紧张,而险些导致一名孕妇死亡的事件发生。

  为应对“血荒”,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和昆明市的各大医院不得不提倡病人家属互助式献血,然后再提供手术用的血液。但是这一做法往往很难得到病人家属的理解。

${FDPageBreak}

  探究“血荒”成因

  原因一:宣传不足令献血群体单一

  提及频频出现“血荒”的原因,有关部门总结了三点:首先是临床用血大量增加。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曾表示,“昆明集中了整个云南省的医疗优势资源,省级大医院几乎都在昆明,不仅仅是昆明的患者,全省各地的患者都在昆明用血,所以昆明的用血量十分巨大。”据介绍,昆明每年有近10万人参加无偿献血。但是,目前昆明市有260余家医疗机构需要临床用血,并且血液需求量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而献血人数始终赶不上临床用血量的增长速度。

  其次是大学搬迁导致献血人数减少。有数据显示,2009年,昆明市辖区共有90000余人次参加献血,向临床提供血液50余吨。在这些血液中,70%来自大学生、农民工、公司员工(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等人群;截至10月26日,2010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共有78000余人次,其中有超过60000人次是学生、公司员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他们成为昆明无偿献血的“主力军”。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一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昆明许多高校已搬迁至呈贡新区,而在那里没有安排献血车,导致昆明“血荒”再度升级。

  第三则是部分市民存在误解而拒绝献血。有市民表示:“献血的时候是无偿的,可是用血的时候却要出钱,这不是欺骗了我们的爱心吗?”同时,还有更多的市民因顾虑献血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拒绝献血。

  但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除了第一点和第二点在记者采访的昆明市民中得到普遍认可外,对第三点心存顾虑的市民不在少数,有市民认为这是相关部门在宣传方面做得不够所致,但也有市民认为,献血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不能仅仅由血液中心说话,而应该有一个“科学权威的鉴定”。但当记者问及“科学权威的鉴定”该由哪个部门或机构来进行时,受访市民又显得十分迷茫:“我也说不上,只是觉得现在医疗机构的诚信实在令人怀疑……”

  针对市民提出的质疑和顾虑,李开红坦言:“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市民对无偿献血存在误解,导致一些人不情愿献血。”

  李开红表示,《献血法》明文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交付的是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具体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血液本身是无价的,血站、医院都不能以加价卖血来牟利。“公民在临床用血时,实际上交付的是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血液本身是不收费的。而志愿献血的人群在用血时,可以把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的费用都省去,免费使用临床用血。”李开红说道。

  此外,尽管科学早已证实,献血不仅无损健康,相反还会促进健康,“但一直以来并没有一家权威医疗机构对献血人群和不献血人群进行对比例证。因此,不能为大多数献血者提供有利证据。”对此,李开红也显得有些无奈。

${FDPageBreak}

  原因二:公务员缺位被指冷漠

  对于在昆无偿献血人群中,农民工和大学生占了约7成的比例,是献血“主力军”,市民王先生表示,过度依赖于大学生和农民工献血,其实是导致昆明“血荒”周期性上演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在昆明超过600万的总人口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是昆明常住市民,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企业白领及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等,而他们在无偿献血队伍中缺位,应该是导致昆明“血荒”频频出现的根源所在。对此,李开红也坦言:“这一群体的缺失,造成血源结构严重失衡。”

  《献血法》规定,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但现实中,位列“鼓励人群”首位的公务员献血热情并不高。

  据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10月26日,参与无偿献血公务员仅为1477人,约占总数的1.9%。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今年参与无偿献血的公务员数量较往年增长较大,但相对其他群体,特别是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差距还依然非常明显。而杨通汉也曾表示,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自1989年成立以来,献血车就从来没开进过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也没有集体参加过献血。

  其实,早在2006年,就有中央媒体对此现象给予了关注并提出预警,但令人颇为不解的是,时隔4年,这种状况竟丝毫没有得到改善。2006年11月,该媒体曾对当年7月份昆明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员组成结构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无偿献血的5800余人中,公司职员(主要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农民工占62%,大学生占25%,农民、军人和工人分别占3%、4%和4%,其他人员占2%。而当月参与无偿献血的公务员仅有5人。

  此外,还有数据显示,在昆明公布的2007年3月份6251名献血者中,学生占了33%,而公务员仅仅只有3人。

  公务员为什么不愿意无偿献血呢?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余位年龄跨度在30岁至50岁的公务员中,竟没有1人献过血,究其原因,除了有5人因身体原因不适合献血外,其余的或是顾虑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或是对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对血液流通机制存在诸多怀疑,不希望自己的爱心被“贴上商品的标签”出售等等。

  但对于他们的这些说法,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依然归咎于“宣传不到位”。并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国家公务员带头献血。”

  和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宣传不到位”的说法不同的是,市民杨女士则直斥公务员们缺乏爱心,“我更相信他们冷漠,因为公务员都有医保,一旦有了伤病需要输血,医保将大多数的费用都给报销了。无偿献血者可享受的免费用血政策,对他们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务员也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公务员基本都有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以后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公务员来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FDPageBreak}

  原因三:医护人员不愿献血加剧质疑

  在记者的采访中,由于担心献血会对身体构成损害而不愿献血的人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点,和中央电视台日前所进行的一个调查相吻合。据央视报道,根据一项关于不献血原因的调查显示,担心因鲜血感染疾病而不愿献血的占到46.4%,排在第一位。

  对此,也有市民就指出,如果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那血液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也不愿参与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来?市民徐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曾经看到过的数据显示,全国医护人员总数超过1000万,但真正参与到无偿献血行动中的,却寥寥无几。“昆明市260余家医院,医护人员少说也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如果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他们为什么不愿献血?”

  对此,云南昆明血液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社会上有些人认为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不主动献血的质疑其实是个误解。他告诉记者,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的许多工作人员都献过血,而且献血的情况在数据库中都是可以查询到的。随后他通过电脑调出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献血的数据给记者看,从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献血总数为340余人次。

  他还透露,在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有一名工作人员还曾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而这个金奖的评定标准是无偿献血总量必须是全血达到8000ML。

  之所以社会上会对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有“不主动献血”的误解,他表示是因为他们的“低调”所导致:“自己献血的时候还邀请新闻媒体来大肆宣传,好像也不合适吧。”说完,他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中翻出四五本《献血证》:“这都是我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工作以后的《献血证》,每个证可以登记三次。”记者发现,这些《献血证》显示的献血时间最早的是2001年,每次献血的量有200ML和300ML不等。

  对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献血积极性不高的质疑,在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提供的今年以来无偿献血的统计数据中似乎也得到印证: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参与无偿献血的医疗卫生行业工作人员有1868人次,所占比例为2.39%。对昆明拥有的260余家医疗机构而言,这个数字确实显得很低。曾有医护人员在网络上表态,在医院有危重病人急需输血时,医生护士经常都会现场献血。然而这个说法,却被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这位工作人员予以否定。他表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医疗机构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边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和所在地无采供血机构以及储血点;危及病人生命,急需输血,且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具备交叉配血及快速诊断方法检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条件。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上述国家规定,如果哪个医院的医生或护士“经常”在医院现场献血,那这家医院就已经严重违规。

${FDPageBreak}

  完善机制为破解“良方”

  长期研究献血问题的专家邵淑滨曾表示,“目前采血最大的问题是‘靠天吃饭’,采血机制非常脆弱。”他认为,解决“血荒”问题的关键在开源,即加大宣传,让更多人加入献血“大军”。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行的《献血法》中的部分条款也应加以修改,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无偿献血。例如放宽献血年龄、调整献血间隔时间等。此外,国家应出台鼓励措施,要求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抽一定比例的员工参加无偿献血,而对于积极主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单位应适当的奖励,让献血者自豪和骄傲,这样献血源才能永不枯竭。

  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其实他也很愿意参与无偿献血,但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献血后的休息无法保证。“四川省就有明确规定,献血后可休假3天,其所在单位应视为出勤。但云南似乎没有类似的规定。”

  曾经参与过献血的市民文先生认为,目前血液中心在执行《献血法》有关规定时打折扣,是令他不愿再参与无偿献血的主要原因。他告诉记者,2008年他曾献过一次血,当时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是口头询问了一下有没有什么疾病,现场检验了血型,并没有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健康检查便采了血。后来他才了解到我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必须免费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身体状况不符合献血条件的,血站应当向其说明情况,不得采集血液。“血站是可以事后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但假如我当时身体并不适合献血,而血液中心在没有进行必要检查的情况下采了血,万一事后出现问题,该谁负责?”文先生认为,在采血前对无偿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既可以保证所采集血液的质量,也是对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种尊重,至少可以让献血者对自己献血的身体健康放心。

  “血荒!”又现“血荒”!  近些年来,“血荒”这一词汇,在大多数人眼里并不陌生。而在进入今年10月以来,这个词汇更是越来越密集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伴随这个词汇出现的,还有一个词汇,那就是10年未遇。  由于“血荒”频现,那些发生紧急事故需要输血救治的病人更是命悬一线,许多手术也因此推迟……究竟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