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看 1 个病例
(1)病例回忆
患儿,男,2 岁 2 月,因「连续便血 1 年余」入院。
患儿 1 年余前无显着诱因呈现便中带血,伴大便次数增多(4~5 次/天),约 2~3 月/次,每次继续 2~3 天,便中混有淡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少数粘液,量时少时多,偶诉腹痛,可自行缓解。无发热,无呕血、黑便,无头晕头痛,4 月前就诊,考虑「食物蛋白过敏介导的结肠直肠炎」,曾予纯氨基酸奶粉喂食 4 周,大便无好转。2 月前予头孢克肟颗粒口服 1 周,作用差,为进一步清晰医治来我院就诊。
患儿自起病以来,精力状态杰出,胃口、食量正常,小便正常,体重增加不抱负。
既往有湿疹病史,1 岁时曾患轮状病毒性肠炎,否定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相关的宗族史。
查体:T 36.0℃,P 98 次/分,R 20 次/分,WT 12 kg。发育正常,养分杰出,神志清楚,精力反应可,全身皮肤弹性可,双手掌心及口腔可见散在皮疹,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显着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口唇光润,咽部粘膜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显着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活动自若,肢端暖。
(2)辅佐查看成果如下
辅佐查看:血惯例 + CRP 白细胞 9.46 x 109/L,中性粒细胞份额 35.7 %,淋巴细胞份额 57.2 %,红细胞 4.77 x 1012/L,血红蛋白 104 g/L,血小板 413 x 109/L,CRP 1.9 mg/L。尿惯例未见异常。大便惯例示镜检白细胞 1~2 /HPF、隐血实验阳性 (+) 未见异常。
凝血四项示凝血酶时刻测定 (TT) 27.3S↑,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4.02 g/L,血沉 32 mm/h。肾功+肝代+肝酶+电解质八项、乙肝+HIV+HCV+TP 未见异常。本身抗体 11 项+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
大便培育阴性,大便轮转病毒、诺如病毒、沙门氏菌 PCR 检测均阴性。
腹部彩超:肝胆脾胰声像未见异常、腹腔未见游离积液、包块及增大淋巴结声像。
电子结肠镜:回肠粘膜润滑,色泽正常,见有散在淋巴滤泡增生,未见溃疡肿块。回盲瓣形状正常,呈乳头状,阑尾开口呈弧形;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横结肠、结肠肝曲、升结肠、回盲部粘膜粗糙,充血,脆,触之易出血,散在溃烂,部涣散在颗粒状增生,皱襞形状规矩,粘膜下血管纹路含糊,病变以直肠及乙状结肠显着,未见显着溃疡及肿物。肛门形状正常,未见内、外痔。(如下图)
患儿做完结肠镜后血便显着加剧,解糊状粘液血便 10 余次/天,伴阵发性腹痛,
复查:大便惯例:镜检红细胞++++ /HPF、镜检白细胞++++ /HPF、隐血实验阳性 (+)。复查血惯例示白细胞 8.35 x 109/L、中性粒细胞份额 33.2 %、淋巴细胞份额 54.9 %、红细胞 4.32 x 1012/L、血红蛋白 95 g/L、血小板 384 x 109/L,CRP 1.9 mg/L。
结肠活检:横结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均可见粘膜溃烂伴活动性炎改动。
(3)终究确诊
最终确诊:溃疡性结肠炎。
确诊根据:患儿,男,1 岁+起病,以重复腹泻、粘液便血为首要体现,伴发生性腹痛,体重增加欠佳,大便惯例可见白细胞,轻度贫血,替换喂食方法、抗感染等医治无效,肠镜发现肠粘膜粘膜粗糙,充血,脆,触之易出血,散在溃烂,部涣散在颗粒状增生,皱襞形状规矩,粘膜下血管纹路含糊,结合活检成果,可确诊。
医治:入院后与恰当禁食、补液、益生菌调理肠道、止血等对症支撑,作用欠佳;清晰确诊后开端予美沙拉嗪栓剂 500 mg 塞肛,口服美沙拉嗪 250 mg 医治 3 天后,大便次数削减,约 2~4 次/天。
复查大便惯例:镜检红细胞 0~1 /HPF、 镜检白细胞 0~1 /HPF、 隐血实验阳性 (+)。
1 周后,未再诉腹痛,大便仍偏稀,1~2 次/天,复查大便惯例未见异常。
2.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关键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缓慢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首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基层,大多从远端结肠开端,逆行向近端展开,可累及全结肠甚至结尾回肠,呈连续性散布,临床首要体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
(1)临床体现有哪些?
儿童 UC 以缓慢腹泻 (62.9%)、黏液血便或脓血便 (60.5%)、腹痛 (44.4%) 为首要症状,肠外体现 (8.9%) 及并发症 (4.8%) 罕见。或许伴有发热 (31.5%)、体质量减低或养分不良 (38.7%)、贫血 (37.9%) 等全身体现更常见,并存在成长缓慢、青春期推迟等儿童特有问题。
可是与年纪相关:
① ≤ 3 岁组单纯便血者较多(48.5% VS 24.3%),腹痛或排便哭闹者罕见 (9.1%),口腔溃疡相对罕见 (3.0% VS 18.2%),贫血多见 (70.0%),肠穿孔及中毒性巨结肠好发。>3 岁组腹痛更杰出 (66.7%),体质量下降更显着 (47.0%),肠外体现增多;
② 在 ≤ 3 岁组全结肠炎发病率 (60.6%) 显着高于>3 岁组 (20.3%);
③ 在 ≤ 3 岁组重型患者较多 (50%)。
(2)怎么确诊?
除了典型的临床体现及各种炎症目标以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查看对 UC 确诊敏感性和特异性别离约为 70% 和 95%,而克罗恩病患者 ANCA 阳性率<20%,所以 ANCA 将在 UC 的确诊和辨别确诊中起到重要作用。
电子结肠镜是现在最佳的确诊手法 (确诊率 90% 以上),着重查看时应尽或许深至回盲部及多点活检。
结肠镜下典型体现为:病变从直肠开端,呈连续性、弥漫性散布,①粘膜血管纹路含糊、紊乱、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性或许触摸性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②病变显着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溃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粘膜桥等。
(3)关键小结
现在,儿童 UC 误诊率高,即便在欧美和台湾也不破例,为尽早确诊,应全面问诊查体,问诊中不该疏忽既往史和宗族史,体检中要注意皮肤、关节、眼、口腔、肝脾的查看,对有以下状况的患儿应置疑 UC。
① 致病微生物不清晰,正规抗感染医治无效继续或重复呈现腹泻、血便、腹痛者;
② 消化道症状不典型,但全身症状显着或以关节痛等肠外体现就诊,WBC、Hb、ESR、CRP、血清 IgG、IgM 等目标改动者。
对这类患儿在扫除缓慢感染性腹泻、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及结肠克罗恩病等疾病基础上,应尽早行结肠镜查看+黏膜活检,在有条件展开 ANCA 查看的单位,可将其作为疑诊患儿过筛查看。
因为本病或许对儿童成长发育甚至生命形成严重后果,因而儿童 UC 早发现、早确诊、早医治非常重要,在临床上每例疑似 UC 患儿有必要通过完好的确诊程序,以取得足够的印象学及组织学点评;而 UC 的医治应遵从分级、分期、分段医治及个体化、规范化、综合性的医治准则。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等,诸福棠有用儿科学 [M], 第 8 版,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2015:1427.
[2] 汪志凌,毛萌等,儿童溃疡性结肠炎 172 例 [J], 有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08-510.
[3] 陈洁,吴秀英等,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查看和临床研讨 [J],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107-109.